中房报·人物特写
A+
吴晨: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就是城市复兴

中国房地产网

2025-07-19 22:02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

中房报记者 苗野 北京报道


“城市复兴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高级阶段,实施城市复兴计划,是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2049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表示。


他于2002年率先提出“中国城市复兴”理念,是我国首位系统研究城市复兴理论与中国老城保护与复兴相结合的学者。


吴晨认为,“城市复兴”的内涵和意义大于1958年就出现的城市更新概念本身,是城市更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诉求和愿景。城市复兴是用全面及融汇的视角通过持续的行动计划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及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及物质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性改善。


7月19日,以“重构·立新·共生”为主题的2025中国城市更新创新发展研讨交流会在北京举办,吴晨发表了主题为“城市复兴理论指导下的高质量发展思考与探索”的演讲。


从大栅栏北京坊到前门东三里河水系恢复,从老胡同新生活的共生院理念提出到创新模式改造再到大型工业遗存转型提升,从“都与城”的关系到老城复兴写入北京总规,吴晨深度参与到北京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同时他还将其中很多经验运用到全国其他地方的城市更新中。


“传统上只关注中心城区物质空间,以改造项目为途径的城市更新理念,将逐渐演化为空间尺度更大、内涵更丰富的城市复兴理念。”吴晨认为,从增量时代迈向存量时代,从高速向高质量,从粗放向精细化,从大规模扩张向紧凑型城市,从房地产时代迈向城市运营时代,人居科学体系下的城市复兴理论是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必由之路。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房地产报社主办,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城市复兴的挑战


面向第二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应当以“城市复兴”理论与行动来引领新型城镇化,让城市更宜业宜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吴晨在谈及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观点。


但城市复兴战略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中国城市面临非常大的增长压力,特别是众多城市人口负增长的压力与日俱增。”吴晨提到,2024年有167个城市常住人口减少、7个持平、121个增加,人口的增量对城市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城市资源和人口正从城市中心区向外围转移,这给城市中心区的竞争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公开数据显示,373个中心城区GDP的增速仅为2.36%,城市更新的增速远低于国家平均GDP的增速,严重拖累了城市整体中心化的进程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所以城市复兴究竟是让城市中心区重新聚集,还是疏解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和资源,如何建立人和城之间的良性关系,是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深度思考的。”吴晨说,实现城市复兴,要创造一种人们所期盼的高质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


当下在城市复兴和更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城市多样性的重视程度不足,更多在强调城市更新的总体规划,这种规划往往带有计划的痕迹,导致在城市更新的同时破坏了中心区的多样性。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也不够高。在推动城市更新过程中,往往采用“运动式”治理,把居民当作管理对象,而非服务对象或是参与主体,难以满足居民的高质量要求。


治理实践过程中的行为有时较为粗糙。治理方式往往采用“一刀切”模式,忽略了复杂的治理行为与治理结果之间的关系,过度强调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当中的作用,却偏离了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初衷。


“城市更新在资金方面的可持续性有商榷的余地,对于城市更新有旺盛需求的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吴晨认为,应该坚持政府引导,但要利用市场机制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缓解资金平衡压力和融资风险,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城市复兴计划的建设历程,往往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城市复兴”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变革和长远愿景。


吴晨认为,未来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国家希望利用5年时间将中国城镇化率从67%提升到70%,主要是针对已建成地区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复兴。城市复兴的目标就是让城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但绝不能为了更新而更新。


城市复兴的“五大系统”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城市更新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如何以城市更新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城市复兴,吴晨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他看来,现在中国很多城市中心区的旧产业都在疏解,向城外转移,但国际趋势是旧产业在转型,通过挖掘旧产能产生新动能,这是非常重要的现象,所以一定要把我们的城市放在国际城市的维度上来看,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更新。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如何因地制宜的看待产业经济,包括旧产业转型和新产业融入。“现在的趋势是科技创新重新回到城市中心区,科技聚集的城市都在推动科技跟大学、城市中心区越来越密切结合。”吴晨说,波士顿在哈佛和MIT周边聚集大量高科技公司,值得我们借鉴。


吴晨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面向企业和社会资源机制的改革,如果不推动面向企业和社会资源机制的改革,还是以计划式的更新来推动城市发展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如何更好地利用空间更新释放文化的潜力也是吴晨关注的一点。他以伦敦为例,在伦敦西区有40多个剧院,每年大量的票房和游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产业供应链,带来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和财富、技能的聚集,最终生产环节、消费环节和供应链环节在城市中心区得以完整保存。


立足国内对标国际,城市复兴旗舰项目能够为一个地区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点,带动地区整体复兴。重构城市价值、提振城市效能、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是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的核心目标,如何导入城市功能和植入产业是更新项目的关键。


基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吴晨提出城市复兴“五大系统”:


物质空间系统:着重关注提升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在城市公共中心活力提升、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布局、配套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引导城市空间重构,进而塑造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的高质量形态。


文化传承系统:在广阔文化视野下的城市复兴计划,可通过对现有城市遗产、文化产业、相关文化商业与其它城市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城市文化资源在城市中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的活力与品质。


产业经济系统:盘活闲置资源,促进产业升级,除了关注物质环境的改善,城市复兴策略也重视更新地区的产业导入,引入优质的产业资源,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城市功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活力系统:城市更新与复兴具有深刻的社会与人文内涵,忽视社区利益、缺乏人文关怀、离散社会脉络的更新不是真正意义的复兴。城市更新与复兴的关键在于不单纯停留于物质环境改善与审美的角度,更强调提升城市内涵以促进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增强地区生机活力。


科技创新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复兴将智慧城市理念贯穿至城市更新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全过程,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赋能智慧应用场景,建立新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


城市复兴:得年轻者得天下


谈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吴晨认为,城市急需迈向城市运营的时代。


这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政府和企业在充分挖掘城市资源基础上,运用政策、市场和法律手段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取得城市资源的增值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二是通过城市运营来实现城市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增值,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城市运营的目标也是希望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个阶层都能够均衡获得城市发展的效益,享受城市优质成果,这就是2015年提出‘人民城市’的理念。”吴晨说,在这个基础上要树立地区可持续经营的理念,同时实现城市资源长效增值,提高城市综合财富创收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在分析未来城市发展的竞争时,吴晨给出了一句话,就是“得年轻者得天下”。他认为,哪里宜居,知识分子就会到哪里居住,知识分子到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会在哪里聚集,人类的财富最终就会在哪里汇聚。


在吴晨看来,城市的一切都终将走向经济活力,如果没有经济活力不可能谈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如何来推动经济活力,就要厘清经济发展方式与城市物质空间的内在关系。城市空间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它有双重性。


另外,要厘清消费方式和城市物质空间有内在关系,一定要重视城市中心区的带头作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将进入新一轮的价值回归,无论城市格局如何变化,城市中心区的地位不可替代。


最后,要依托科技创新来提升城市更新的经济与科技的能级。“我们要用新的视角、思维重新审视制造业的价值,制造业不应该完全脱离城市中心区,相反产业应该重新聚焦在城市中心区。”吴晨说,只有通过增值制造业,激发城市活力,跨界融合才能促进服务业发展,要弥补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短板。


今天,城市复兴不仅是自上而下的目标,更是自下而上的内生需求。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吴晨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