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公司
A+
巨震!又一家建筑龙头申请破产重整

中国房地产网

2025-10-18 08:58

破产1.jpg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曾被誉为“装配式建筑香港IPO第一股”的行业领军企业,正式走到悬崖边缘。

近日,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发布一则重磅公告,董事会通过决议,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

其在公告中坦承:“目前已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清偿能力严重不足。尽管已采取多项自救措施,但效果不明显。”需要注意的是,破产重整申请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具有重大不确定性,远大住工将及时通知股东及投资者有关公司预重整申请的任何重大进展。

从2019年风光上市到如今申请重整,远大住工跌落背后,不仅是企业个体的经营溃败,更是一场建筑行业旧模式的“总清算”。

据相关统计,自2023年以来,已有近6000家建筑企业走上破产重组道路。其中,2024年,有2400多家建筑企业破产重整;今年上半年,又有1366家建筑企业进入破产程序。

如江苏省建工集团、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河南省国基建设集团、沈阳市政集团、中信国安建工、合肥建工集团、江苏华昊建设集团等,从央企子公司到地方特级建筑企业,曾经的行业中坚接连倒下。

风险集中爆发

远大住工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首家以“住宅工业”类别核准的新型制造企业,通过近30年积累,远大住工获得超过1300项专利授权,建立起8代产品体系和技术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近百个生产基地,在PC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曾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

远大住工有三大业务板块:PC构件制造、PC生产设备制造、建筑合约(工程承包业务),在各个时期占营收的比重不同。2016年,建筑合约收益占比54%,其后快速下降;2019年开始,PC构件制造占比迅速提升,直至占据近9成收入,而这部分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住宅业务。这意味着,房企是其重要客户,也是其整体收入的支柱来源。

2019年11月,远大住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装配式建筑行业香港IPO第一股”,总市值达到103.87亿港元。当年实现净利润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0%,处于高光时刻。

此后,远大住工的营业收入不断增长,但利润却开始下滑。2021年度,公司实现收入30.59亿元,同比增长17%;但净利润才3153万元。这一年,公司实控人张剑凭借20亿元身家,成为湖南郴州富豪。

2022年开始,远大住工陷入亏损,2022、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3亿元、2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亏损额分别为8.1亿元、3.9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远大住工方面表示,一是受房地产行业调控、疫情影响,京津冀、上海、浙江、湖南区域附属公司的PC预制构件收入同比下降约6亿元;二是随着联合工厂的全国战略布局逐渐完成,这些工厂对PC生产设备的需求减少,对应收入同比下降2.2亿元;三是所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

这些坏账准备主要来自客户的应收账款,尤其是出险房企客户。2021年、2022年,远大住工应收账款及票据分别高达27.56亿元、26.15亿元,2022年应收账款甚至超过当期收入。

今年以来,诉讼缠身的远大住工多次成为被执行人,实控人张剑被挂上“限高令”。

3月份,远大住工发布公告称,非执行董事张权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共荣、李正农集体辞职。他们在辞职报告中称,实控人、董事长张剑长期占用公司资金且未归还,存在违规关联交易,严重损害股东权益。

随后,远大住工时任董事、副总经理、董秘、财务负责人石东红,辞去财务负责人职位。不到半年时间,远大住工的10人董事会有半数离职,非执行董事与独立董事席位“清零”,内控体系几近瘫痪。

因内控问题无法正常推进审计,公司2024年度财报申请延期披露,股票自2025年3月21日起在港交所暂停买卖。去年9月,2024年中报披露后不久,远大住工就将审计(核数师)由毕马威更换成了天健,引发市场对其财务数据真实性的质疑。

欲借重整新生

远大住工的资金压力藏不住了。根据最后一次发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8.44亿元,净亏损2.96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总负债52.0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2.35亿元,而现金只有9501万元。

董事会改选成为最后希望。今年9月29日,远大住工召开2025年度第一次股东特别大会,并完成了董事会换届。谭新明获选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沈丹被聘任为总经理。4名执行董事(张剑、谭新明、沈丹、王春梅)、2名非执行董事(胡文翰、石东红)、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苏子佳、彭震、丁辉明),全部到位。

随后,新的董事会班子作出“主动申请破产重整”的建议,并提请股东大会授权执行董事处理相关事宜。股东特别大会将于10月29日召开,以审议并通过相关决议案。

远大住工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装配式建筑行业转型阵痛的缩影。远大住工近日发布的公告中,明确提及“宏观经济、地产调控及疫情影响”,成为压垮企业的外部稻草。

有分析称,装配式建筑行业与房地产市场高度绑定,下游需求的萎缩直接冲击行业根基。近年来地产调控深化导致房企普遍爆雷,不仅让远大住工面临27亿元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更使其核心的PC构件业务失去订单支撑,工厂开工率不足40%。

远大住工网站显示,其服务过超300家房企客户。在远大住工“存在重大回收风险的应收账款客户”名单中,恒大集团是其过往重要客户之一,应收账款金额达数亿元级别,已计提大规模坏账准备;融创、华夏幸福等也曾位列大客户之中,这些企业出现债务违约后,远大住工对其应收账款形成重大坏账风险,导致巨额减值损失。

远大住工在10月10日发布的公告中称,公司在装配式建筑行业具有较深的技术储备和较高的行业地位,重整具备一定价值。公司希望通过重整引入优质的战略投资者,化解债务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股东、职工和社会创造价值。

若破产重整申请能够被法院受理,根据破产重整程序,接下来法院将指定管理人,全面接管企业财产和营业事务;管理人将在规定期限内制定重整计划草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

一位法律专家表示,远大住工能否通过重整获得新生,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解决其深层次的经营和治理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程序,更是一场企业转型的硬仗。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破产重整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