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财经
A+
广州百年老街未做文评就拆迁被叫停

中国房地产网

2025-07-05 07:42

据新快报最近调查报道,广州同福西街所属的商住、写字楼项目(以下简称“同福西项目”)未依法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下称文评)就拆迁,因拆迁地块部分位于不可移动文物李福林公馆建设控制地带,这个项目甚至未依法开展文物影响评估。


5月9日,经新快报记者向市文物局举报,才叫停了拆迁,但百年历史的麻石街已被破坏,一些清末民初建筑的门套、趟栊门和窗被拆下运走,一些仍有人居住的老房子被拆迁损坏。


事发后,广州市规划、住建等部门要求建设单位补做文评。


像同福西项目这类在实施文评制度前获得拆迁许可并延期至今,但又未补做文评就拆迁、建设的还有恩宁路连片危改拆迁项目(永庆坊)。近日,广州市住建局通报批评了此项目未完成文评即开展方案报建及动工,要求立即整改,请各区深刻汲取教训,严格履行法定程序,杜绝此类问题发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扎实开展城市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落实“老城不能再拆”。


广州文评制度可追溯到2013年6月10日的金陵台事件,开发商擅自拆除了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有保护价值且要求暂缓拆除的民国建筑,引发市民不满。


但是,十多年来,广州文评制度执行不到位,今年1月,新快报曝光了广州在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老旧小区微改造等城市更新中执行文评制度的乱象及因此破坏建筑遗产。


就在报道的4个月后,同福西项目的拆迁重蹈覆辙。


同福西街上多数是还保留有趟栊门的竹筒屋,据街坊说,街上的房子全部是清末或民国时期的建筑,老街单号一侧的房子被“穿衣戴帽”刷了黄漆,但仍然是一条罕有的风貌保持较好的老街,其中一处不可移动文物同福西街6号是红十字会番禺分会1917—1938年的旧址,两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同福西街4号、4号之一,是两间青砖大屋,水磨青砖的质量非常好,封檐板上精美的木雕保留完好。整条街都是古朴的麻石路。


这是一条非同寻常的老街,那些斑驳沧桑的老房子,其主人曾经是民国时期政治、文化、商界的风云人物。他们是:


中国同盟会元老,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五军少将总参议谢建诚(同福西街29号);


广州地区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组织者之一、中华民国政府广东省政府参议员李德轩(同福西街8号);


晚清著名画家曾广衡,著名地理学家、教育家曾昭璇(同福西街35号);


民国时期经济学学者陆明(同福西街31号);


民国时期广东教育家、南武中学校长郭熙棠(同福西街10号);


……


但就是这些见证历史风云的建筑,险些毁于拆迁的钩机之下,有些已被部分拆除。


同福西街35号曾广衡、曾昭璇旧居一楼的门窗已不存。


同福西街21、23号已被全部拆除,可见满地的砖块。


废墟前的麻石街上也缺失了一大片麻石。


住在附近的一位街坊林老师激动地连说了三次“痛心”,她说:


“看了真的好痛心啊,这是‘文物’街啊,他们把趟栊门的门框都拆走了,麻石也搬走了不少,原来好好的,很完整的,真的痛心啊,虽然我不住这条街,海珠区这种麻石街很少了,不应该破坏,真是痛心啊……”


在接到新快报记者投诉后,海珠区规划分局6月3日约谈项目负责人,提醒其应严格按规定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切实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广州市征收办也督促建设单位按规划住建部门要求补充文评。


6月10日,海珠区规划分局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据参加论证会的广州大学教授汤国华说,专家意见要求先全街区预保护,暂停拆除,并要发掘当时宋庆龄在此工作情况,文评通过专家论证后才确定哪些可拆哪些保留。


海珠区规划分局表示,已发函相关职能部门、街道提醒加强保护。


今年5月,中国同盟会广州后裔联谊会也向海珠区规划分局递交建议书,称同福西街29号约建于1913年,是两代名人谢建诚、谢楠柱旧居,建议将这座和辛亥革命到新中国重要历史有深厚渊源的百年建筑确定为预先保护对象,建设成为中国同盟会历史活动旧址、辛亥革命元老纪念馆。


今年6月18日,海珠区规划分局正式告知中国同盟会广州后裔联谊会会长及同福西街29号业主后人,旧居被列入预保护。


编辑:温红妹
标签:拆迁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